多国留学生到京山市人民医院参观交流
在实际选型方案中,市场不仅仅追求组件的高效性,组件综合经济性的权重加强。
数据显示,2月份,2mm光伏压延玻璃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0.2元(人民币,下同)、3.2mm光伏压延玻璃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6.3元,同比分别下降41.4%、38.4%。中国光伏玻璃头部企业福莱特近日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第二季度后,光伏组件价格由于部分原材料成本上升而上升,抑制了组件终端市场的增长趋势,同时光伏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导致供应量增加,导致了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降。
2021年全年,福莱特毛利率同比下降了9.22个百分点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4月,宝丰能源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亿元设立全资氢能子公司。具体规划方面,该项目一期将在酒泉市瓜州县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建设5万吨/年多晶硅、2.5GW/年拉晶、2.5GW/年切片、2.5GW/年电池、2.5GW/年光伏组件生产装置,在瓜州县北大桥、干河口等新能源规划区内配套建设0.50GW光伏发电和1.75GW风力发电电站,2023年6月底建成投产。据悉,宝丰集团该项目总体规划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站。
截至2022年3月18日,宝丰能源股价收于14.88元,总市值为1091亿元。据悉,该项目为宁夏首个氢能产业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项目。同时在与一些地面电站项目的对接中,项目方普遍表示,考虑到异质结组件高转化效率带来的增效,异质结组件价格如能实现与其他组件基本打平,那么将会对其他技术路线的组件形成风卷残云的份额侵蚀。
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锅馍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较2020年有望降低30%。而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道路上,光伏成为最耀眼的主角之一。在东方日升异质结实验室中,正在进行一项决定性的实验。目前东方日升控股的储能公司双一力在电芯、BMS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可共同聚焦并推进海内外光伏+储能项目,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
技术博弈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主流技术PERC电池逐渐接近24%的理论效率极限,N型电池中Topcon和HJT两大技术日渐成熟,新的一轮技术变革一触即发。2021年,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出台了与储能相关的政策超200余项,涉及市场交易规则、电价机制、直接资金补贴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堪称储能政策大年。
提前布局作为单结时代的终结者和多结时代的开启者,2022年至2025年,是异质结商业化的关键阶段。但更长远来看,HJT使用的是低温工艺,相较于PERC更容易实现薄片化。定增预案中,东方日升表示,5GW电池片与10GW组件项目将由公司新设子公司于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实施,新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能力,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目前对异质结组件的市场调研显示,在一些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中,为在有限的屋顶面积上寻求尽可能多发电量,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发电增益效果更好的异质结产品,他们对价格的弱敏感性常常会忽略当前异质结产品与PERC产品0.2元/瓦的差距。
2022年是储能的订单放量年,率先拿到订单的企业有望占据先发优势,具备订单获取能力及规模扩张能力的企业,有能力迎接市场进一步扩容。王勃华分析,由于供应链各环节扩产周期不匹配,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扩产周期远远小于硅料的扩产周期,上游产品的供不应求,导致下游组件价格也同比增长了22.9%,随着组件成本占比提高,光伏电站系统开发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2021年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上升了4%,这是13年来首次出现电站投资成本不降反升的情况。据了解,双方将以合作开发新能源工程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未来将由东方日升为中航成套提供光伏组件技术、方案、价格、产能、服务等全方位支持。
在2021年底,东方日升达成了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仪式,双方将在海外市场光伏项目、光伏+储能项目、纯储能项目、国内市场屋顶项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且尤为值得骄傲的是,这些记录均由东方日升创造,又由东方日升自己突破。
另外,硅片减薄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也更易实现弯曲及柔性、贴合建筑结构。2022年,东方日升组件产能规划达到30GW,电池产能22GW。
HJT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异质结产品的优越性将会更加明显。银铜浆决定了异质结扩产赛的时间点。很早之前,东方日升就切入了异质结产品研发,先期中试线产品目前已通过了工艺调试,初步具备HJT组件量产条件,在异质结领域拥有先发优势。采用银铜浆的成本有机会比银浆降低一半,甚至更低。最新数据显示,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4.6%,最高可达24.9%,高效异质结系列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21.016W,组件效率高达23.65%。东方日升正在打响自己的储能品牌。
全力倾注在从P型向N型变革的大趋势下,目前国内主流光伏企业技术路线选择普遍是相对保守的Topcon,相比之下,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HJT上的光伏企业就显得更加突出,东方日升就是其中之一。HJT转换效率潜力高,工艺简单,但初期投资高;TOPCON能够在PERC的基础上改造,前期投资不高,技术上更易实现,更有性价比,竞争力也很强。
杨博士认为,到那时,异质结上不会是渐进式的发展,而是跳跃式发展。资本在双碳引领下蜂拥而至,却未预见,光伏行业早已燃为一片焦灼的战场。
待大规模新产能释放,东方日升或将成为整个光伏组件企业中先进技术产能占比最大的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大力发展储能行业都是大势所趋,储能行业处于加速发展期,国内外储能发展都有望大幅提速。
1月底,东方日升披露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如果再搭配相关技术,有机会可以达到3-4成的银浆成本,异质结和PERC的成本差距有机会从0.25元降到0.1元,甚至更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双碳目标是最为确定的方向。据杨柏川博士介绍,东方日升正在尝试用银铜浆替代传统银浆,一旦在组件上确认到银铜浆的特性和银浆相同,将会产生一个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不会有永远的日不落帝国。据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0万亿元左右。
N型电池中的两员大将Topcon和HJT,谁能挑起技术变革的大梁?业内普遍认为,HJT和TOPCON各有千秋,是目前电池技术两个主要方向。截止2021年12月末,东方日升电池片产能 12GW,组件产能为19GW。
光伏行业正处于新旧技术路线更迭的关键时机,当下的选择尤为关键。在光伏这个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业中,技术更迭为光伏企业带来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发展机会,东方日升目前的技术路线是否会为公司带来一次变革、转型、跨越式发展?这个答案尚待回答,但对于这样一位不可轻易忽视的对手来说,现在正是新故事的开始。
未来HJT若与钙钛矿做成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可能会达到29%,竞争优势会进一步放大。双线并进除发力光伏主业寻求技术突破外,在另一个新兴风口领域,东方日升亦有深思布局。储能可有效解决资源错配问题,是当前实现能源革命过程的重要手段。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笃定,HJT技术会引领行业风向,2022年会是HJT元年。
2月22日,发改委、能源局印发重磅政策《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储能系统降本。2021年,东方日升多次刷新HJT世界纪录。
随着产业链成本的回落,地面电站系统投资成本也将回归合理的水平。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异质结电池的行业渗透率将从当前的2%提升至55%
基于产能的红利和内卷,几乎伴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早已不再陌生。在从10到N的阶段,下游需求爆发,拥有存量产能或者产能扩张迅速的企业,可以抓住短期产能不足的机遇,获得短期的供需失衡红利。